保险业加力护航国计民生

发布时间: 2025-03-01 |   作者: 再生、认证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努力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万米深智钻机成功交付;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2024年以来,我们国家科技创新领域捷报频传。保险作为分散风险的有效机制,是保障这些大国重器“飞天入海”的坚实后盾。

  近年来,保险业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保险领域不断深耕。中国人保推出国内首款服务低空经济的专属保险产品;英大财险落地全国首单储能系统容量衰减损失补偿保证保险;中国太保落地首单生物药械科技保险;平安产险推出行业首个智驾保障服务计划……一个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首单业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持续助力科学技术创新稳步前行。

  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1至8月,我国科技保险保费达388亿元,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等科技活动提供风险保障超过7万亿元,充分彰显了保险在科技领域的强大风险保障能力。其中,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为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新材料应用提供近1万亿元风险保障。

  除了分散风险外,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的保险资金也正实现与科学技术创新的同频共振,全方位支持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保险资金投向信息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登记规模超过2000亿元,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登记规模超过5500亿元。

  “怎么才能少麻烦女儿一点?”80岁的李爷爷由于长期瘫痪卧床,日常起居完全依赖他人照料。每当身体不适需要就医时,还需要女儿请假来帮忙。看着女儿忙碌奔波、日渐憔悴的身影,李爷爷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直到2024年,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承办的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走进了李爷爷的生活。从那以后,每周都有专业的医生或护士上门为李爷爷提供专业照护,他的女儿也不再需要频繁奔波于家庭与工作之间。

  长护险,正是保险业在养老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自2016年以来,我国在49个试点城市率先引入长护险制度。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截至2024年底,全国超过1.8亿人参保,累计超过260万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

  与此同时,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也在加速发展壮大。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于2024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货架”日益丰富,目前,个人养老金专项保险产品已达177款,涉及24家保险公司,涵盖了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养老年金保险、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四大类。金融监管总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已积累养老金规模超过6万亿元,覆盖近1亿人,为助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快补齐第三支柱短板作出积极贡献。

  在数字经济蒸蒸日上的时代浪潮中,保险机构怎么样才能做好数字化转型,答好这道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近来,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火爆“出圈”,人保财险、太平人寿、新华保险、阳光保险、中华财险等保险公司纷纷加速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将其全面应用于保险销售、客户服务、核保理赔、风控管理等所有的环节,在智能化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

  事实上,DeepSeek仅仅是保险业积极拥抱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保险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丰富数字金融服务产品,继续扩展数字生态服务场景的广度和深度。平安人寿通过“机器+人”模式重塑运营流程,目前,公司服务运营线%以上,投保及服务自动化水平在90%,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中华人寿逐渐完备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核保咨询工具,覆盖8000余种疾病和760个大类疾病的核保逻辑,为核保工作提供了更科学、更高效的支持;阳光财险上线“非车数据生命表”项目,单笔业务询报价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缩短到1分钟,显著提升业务报价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保险业在作答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已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未来,保险业将继续深化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奋力谱写保险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