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31国道黑龙江省段止于4116公里标牌处,再往前便是内蒙古的恩河哈达。通过4000多公里行进,采访团总算在14日下午抵达“4116”点位,咱们乐得像孩子相同,纷繁摄影纪念,连公路管护站的小狗都撒起欢来跟着到处跑。
331国道从洛古河村中穿过。刘维方采的这种叫毛尖蘑的蘑菇,是在金矿的砂堆里长出来的,特别稀疏。
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后,正式叫黑龙江,洛古河村就坐落在两河交汇后不远的当地,因邻近有洛古河流过而得名。严格地说,这儿是黑龙江的起点,但当地人更喜爱称这儿为“源头”,村口石碑上斗大的“源”字作证。
这儿,1906年构成村落,距今已有114年前史。直到1968年,村里也只需13户人家。
穿村而过的331国道,前身是209省道,1969年建成通车。洛古河村的昌盛也是从这一年开端的,由于不只通了公路,还有30多名上海知青来到这儿。
刘维方是洛古河村村委会副主任,也是这儿的老住户。“1968年,父亲带着咱们姐弟4人来到这儿,就为了过上好日子。”50多年中,刘家不只强大到四代近30口人,更见证了洛古河村的巨大变迁。
当年,吃水要自己打井,照明用的是油灯,去趟漠河往复要十多个小时,两端不见太阳。后来,这儿扯上了电,修了路。现在,又通上了自来水,立上了路灯杆,把日子照得红红火火。
刘维方从房檐下摘下一串蘑菇干儿:“这叫毛尖儿,是咱们这儿最好的蘑菇,一斤要卖一百七八十元。”
每年8月开端,洛古河的乡民开端采山。先是采摘北方地区红豆,然后是蓝莓,采蘑菇是捎带脚的事儿。这么多东西,首要卖给县里的加工厂,也卖给游客。“纯野生的山货,最受游客欢迎。只需勤快,每家一年靠采山就能收入一两万块钱。”刘维方轻描淡写地说。
从西面来的石勒喀河与从南面来的额尔古纳河在这儿集合后,江面宽广,水流陡峭,远观出现暗灰色,或许这是“黑龙江”得名的真实原因。聪明的洛古河人把这儿称为黑龙江的源头。每到夏天,全国各地的游客开着大车小辆地向这儿集合,车子常常是从村头排到村尾,争看“黑龙江源头”,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儿。
木刻楞房子是洛古河村的又一特征。全村60多栋房子,大多已有60年前史,都是用原木咬合建立而成,外面抹上泥巴,冬暖夏凉。在很有时代感的木刻楞房子里吃顿农家菜,或许爽性住上一宿,体会一下原生态的日子,很是惬意。
洛古河村现有民宿六家,旅行旺季的时分,一床难求;饭口时分,服务员忙得脚打后脑勺,一年下来挣个十万八万的不成问题。
刘维方自己也预备开一个民宿,现在正装饰,门前牌子都立好了:欣玲农家院。“本年受疫情影响,没着急弄。要不然,早就开门经营了。”
“为什么叫这一个姓名?”“我姑娘叫刘欣,我媳妇叫赵美玲,俩人姓名中各取一个字,就这么注册了。”
言语间,刘维方流露出一点儿小满意。或许,是家庭幸福的满意;或许,是憧憬未来成功的满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