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美斯达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各种现代化设备正开足马力运行着,其生产的履带移动颚式破碎站、圆锥式破碎站、反击式破碎站等装备从这里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将一片透风漏雨的租赁厂房,发展到拥有十几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群的移动破碎筛分设备行业有名的公司,“80后”黄康华逐梦不息。
黄康华学的是中文,大学期间在机械企业打工、实习时对机械制造产生了兴趣,大学毕业后“转行”进入机械制造领域。2009年,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老乡凑了14万元,在南宁创立公司,从事矿山机械制造。“当时我们没固定的生产厂房和办公场所,也没有充裕的资金,先后经历了5次搬迁。”黄康华回忆创业的艰辛。
2011年在国外,黄康华首次接触到移动破碎筛分设备。这款灵活方便、机动性强,犹如一个可移动的中小型破碎加工厂的高性能设备,让黄康华“惊呆了”。他决定全面停止矿山机械生产,把前期创业收益全部投入移动破碎筛分设备研发生产中。
破釜沉舟的背后,是黄康华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当时,国外进口设备价格高昂、操作复杂,国内广泛使用固定破碎筛分设备,生产周期长,重复使用率低。黄康华感到,随国家对绿色环保日益重视,各行业对环保需求日益提升,物料处理行业大有可为。
“见都没见过的设备,学中文的能产出吗?”黄康华说,“当时反对的声音很强烈,但我看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
黄康华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边摸索边学习,终于研发出第一台移动破碎机,并成功卖给了一家采矿企业,这极大鼓舞了大家的信心。之后公司陆续接到订单,团队按照每个客户需求,不断进行产品优化和技术积累。
然而,他们当时生产的设备和知名品牌放在一起,差距明显。为此,团队到国外考察学习,在产品设计、真实的操作、耐用性等方面做了系统研究,研发出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他们的产品可大范围的应用于矿山开采及尾矿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固废再生利用等多个领域,并以创新开发的直驱技术,实现高效生产、低碳排放。
针对国外进口的液压驱动系统“水土不服”,以及进口零部件面临技术壁垒、价格高昂、维护困难等问题,他们还成功研发出外接电驱动移动破碎筛分设备,迅速打开了销路。2020年和2021年,美斯达产品销售额均突破10亿元。
破碎主机是组成移动破碎筛分设备的“核心部件”,此前这一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价格一度占到整机成本近一半。“我们经过科技攻关制造出自己的主机,将设备价格降到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左右,且更早应用绿色能源,损耗更低。”黄康华说。
他认为,创新,是公司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壮大的“密码”。目前,美斯达科学技术研发团队近100人,研发投入经费逐年增加。
记者了解,美斯达移动破碎筛分板块产品的出口业务正迅速增加,今年企业国际业务量有望突破3亿元。黄康华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围绕核心业务,推动南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发展,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物料处理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麻辣烤翅、鸡肉沙拉、鸡丝凉面……夏日时节,多样的鸡肉食品丰富着人们的餐桌。2021年,“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打破了种源100%依赖进口局面。
6月5日,中国商飞公司一架ARJ21支线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圆满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任务。 两型国产商用飞机演示飞行所使用的SAF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原料来自餐余废油。
通过长期以来对石板滩生物群进行的大规模化石挖掘,团队于2019年新发现了一类大型的海绵动物化石,将其命名为“螺旋网格海绵”。 螺旋网格海绵化石的发现,表明前寒武纪存在非生物矿化的海绵动物。
“三夏”时节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夏收、夏种、夏管决定着全年粮食的长势,集聚农民的期望,影响经济的发展。针对粮食生产,习强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该平台此次搭载了北京星辰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毫牛级氪工质霍尔电推载荷,该电推载荷将用于在轨拖车原理验证。纳星三号A星、B星是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天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2颗遥感技术验证卫星,将开展对地遥感成像、对地光学信标导航验证。
记者6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康君副教授团队研究之后发现,辣椒中辣味成分大多数来自——辣椒碱,可激活胃内抗氧化系统,预防酒精所致的急性胃黏膜损伤。
高考临近,考生如何科学饮食成了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专家提醒,考生在备考期间,切忌盲目进补和过量饮用提神饮料,应保证睡眠、注意营养、适度运动。家长还应关注考生心理健康状态,避免将焦虑情绪传递给考生,多给考生一些正向鼓励,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高考。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在京发布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涉及水质基准、气候效应、生态系统、长江模拟器、船舶低碳技术、农林废弃物、
由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线粒体—细胞核协同演化研究,定位了新的长寿基因。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压力、摩擦力和应变三种力学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约为0.1毫米,接近于真实皮肤。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拥有高等植物3900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仅分布于中国;动物物种同样很丰富,其中鸟类1500余种,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深层次地融合科创生态——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近期,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技术创新生态建设”,在安徽开展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是在中国科协指导支持下成立的协同创新平台组织,由生态、环境、气象、地学、海洋、水利、农林等跨领域全国学会、行业领军企业、代表性科研机构和公益组织发起。
屠格森与尹文英,又“吵架”了! “尹女士,请再仔细看看,你会同意我的看法。” “您知道,屠格森先生,不是一天两天,您也承认华蚖是很特别的,我有充分的理由坚持我的意见。”
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在嫦娥六号“挖土”的每一步,都有“关节肌肉”和“神经末梢”——航天电机的助力。它们大小不一、功能各异,
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圆满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本次任务中,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精心设计的钻采和表采相结合的“挖土”模式,以及为嫦娥六号装备的“挖土神器”,包括钻取采样装置、
芒种的“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麦、稻、黍、稷等,这些作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状物称为“芒”;“种”,一为种子的“种”,二为播种的“种”。芒种是谷物生长的黄金期,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夏收、夏种、夏管交叉,简称为“三夏”。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地下溶洞采集鱼类样本时,发现了一种白色盲鱼,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确认该鱼类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龙州中华喀鳅”。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科研人员将龙州中华喀鳅归入中华喀鳅属,确定了其分类学地位,目前正在慢慢地开展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