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问候近40年來犧牲在額爾古納河的9位邊防軍人

发布时间: 2024-04-28 |   作者: 日立挖掘机

  額爾古納河,天上飄來的藍色哈達,一頭連著牧人的氈房,一頭連著母親的心臟。額爾古納河,遠古飄來的銀色哈達,一頭系著歷史的記憶,一頭系著今日的忠誠。這條河流流經蒙古族的發源地——室韋,傳說蒙古民族的名稱就来源於這裡的一個陈旧部落——蒙兀室韋。奔腾不息的額爾古納河見証了昨日成吉思汗馳騁草原的風採,它也目击了今日邊防軍人餐風飲雪、甘洒熱血的犧牲奉獻。

  夜宿伊木河,與官兵攀談,新中國终究有多少邊防軍人犧牲在這條界河中,已無從查閱。但在口口相傳的訴說中,在有跡可循的軍史記載中,記者得知,40多年來,有9位軍人的生命與這條陈旧的河流緊緊相連:蘇盛軾、鐵鋼、麥大舒、阿爾斯楞、石國祥、李長庚、駱超強、杜宏,和一名難以知曉姓名的司機。

  這些姓名,有的成為遙遠的記憶。某邊防團政治處主任喬煥文回憶,剛到團裡時他就聽說,曾有一位軍分區副司令員的汽車在闖冰道時掉進了冰窟窿,車上4人悉数遇難。后來他遍尋資料,終於在《呼倫貝爾軍事志》中找到了這段歷史:1973年3月11日,呼倫貝爾軍分區副司令員蘇盛軾乘坐1台吉普車到連隊檢查作业后,由圈河去滿洲裡途中,行至饅頭山下冰道時,冰面陷落落入河中,他與同車人員某連連長鐵鋼、警衛員麥大舒、司機等4人淹亡。

  這些姓名,有的成為傳唱的歌謠。“要說飛快的駿馬呦/數我們草原的馬群/要說勤勞的小伙子/數那放馬的阿爾斯楞。他那馴馬的本領啊/贏得了人們的贊賞/他那厚意的眼睛/印在了我的心……” 這首在草原上膾炙人口的《阿爾斯楞的眼睛》,原型便是內蒙古軍區邊防某團二連蒙古族戰士阿爾斯楞。1982年6月12日,他為救連隊落水的巡邏軍馬,掉進額爾古納河中,獻出了年僅20歲的寶貴生命。

  這些姓名,有的隻留下寥寥數語。1988年8月,內蒙古軍區邊防巡邏艇大隊二中隊戰士石國祥,為營救落水戰友光榮犧牲,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記二等功。

  這些姓名,有的定格在感天動地的瞬間。1995年2月27日,北疆的氣溫下降到-35℃,額爾古納河河面上冰封雪蓋,寒氣襲人。在這冷暖替换的季節,平靜的冰面之下,明溝暗溝布满,涌動著暖泉和急流,時刻都或许出現險情。但邊防巡邏艇大隊二中隊中隊長李長庚,還是堅持帶車為連隊戰友運送給養物資和遠方家書。

  下午4時,他們駕車在冰道上艱難行進時遇到了阻礙,於是准備繞道而行。忽然,“咔嚓”一聲炸響,冰面陷落,車輛像無助的茸毛,霎時掉入了冰窟,河水瞬間涌進了車廂。生命危殆關頭,李長庚沒有考慮自己逃生,而是對著嚇傻的司機大喊一聲“搖下玻璃,快跑!”司機在喊聲中如夢初醒,敏捷搖下車窗順著窗口爬去。生命的危殆關頭,李長庚用力把司機推出窗外,司機呂學鋒得救了,而35歲的李長庚卻隨同卡車一同沉入了6米多深的河底。李長庚被打撈上來時,他已成為一座軍綠色的冰雕。戰友們把他的骨灰撒入他守衛16載的額爾古納河,內蒙古軍區同意他為革新烈士,並追記一等功。

  這些姓名,有的已為人們所熟知。2011年6月23日,某邊防團戰士駱超強在額爾古納河邻近牧馬時,發現一名漁民落水呼救,他毫不猶豫地躍入河中,奮力將漁民托舉上岸,卻因體力不支被河水卷走,獻出了年青的生命。聞訊趕來的連長王哲帶領排長王佳磊等5人敏捷展開搜救。當日7時59分,他們終於找到了駱超強的遺體。戰友們說,當時駱超強雙腿微屈著,雙臂張開,雙手向上,坚持著救人時的托舉狀……2011年6月27日,駱超強被內蒙古軍區同意為革新烈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記個人一等功。同年10月,被北京軍區評選為“踐行當代革新軍人中心價值觀”新聞人物。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