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茯茶的产业战略和营销丨蒋同团队价值创新案例

发布时间: 2024-05-26 |   作者: 永立挖掘机

  2013年,泾阳县抢抓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将泾阳茯茶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打造。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原属泾阳县的泾干街道办、永乐镇、崇文镇和高庄镇划到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的泾河新城管辖。2013年开始,和君咨询蒋同团队先后受泾阳县和泾河新城聘请,担任泾阳茯茶的战略咨询顾问。

  泾阳茯茶属黑茶类,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其药效似土茯苓,被称为“茯茶”或“福茶”,古代为便于运输压将茯茶压制成砖,又叫茯砖茶。

  泾阳在泾河之滨,紧邻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茶叶商贩把南方的茶叶运到泾阳加工集散,再远销到销往西北和俄国、波斯等四十余国。中西亚游牧民族以捣碎的泾阳茯茶兑奶熬制成奶茶长时间喝,可以去膻化食、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这些地区自古就有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泾阳茯茶被誉为西北民族的“生命之茶”、“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至1077年前后),泾阳茯茶散茶诞生,明洪武元年(1368)第一块砖型茯茶在泾阳定型成名,距今650多年。由于泾阳本地没有茶园,1958年,国家按照“多快好省”建设方针,把泾阳茯茶的加工生产转移到湖南安化,1959年又成立益阳茶厂生产茯茶,至此茯茶生产在陕西泾阳县全面停产。

  泾阳茯茶1958年停产后中断了几十年,从新恢复生产才几年,从新恢复生产的时间短暂,产业基础十分薄弱:

  1、泾阳没有茶园基地,茶叶原料来自全国,毛茶来源混乱,成品茶品质参差不齐。

  2、基本上都是手工作坊,没有现代化茶厂,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条件不足,无法对接大型销售渠道。

  蒋同团队与泾阳县政府刚开始合作的2013年,也只是老一辈的泾阳人知道泾阳茯茶,绝大多数泾阳人都不知道泾阳历史上还产茯茶,更不要说是陕西人了。

  蒋同团队对泾阳茯茶展来了内外部调研,奔赴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广州、深圳、上海、济南、北京等多个市场进行实地调查之后,给出这样的观点:泾阳茯茶是排序第一的可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陕西茶,三个自信理由:

  文化遗产,民族瑰宝。 行业公认泾阳是“天下第一茶砖”诞生地,中国茯茶之源,中国其他省的茯茶是泾阳茯茶的后续传承。泾阳茯茶曾经远销中西亚四十多个国家,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丝绸之路上的黑黄金”。

  茶之茅台,独一无二。 泾阳本地广为流传着“三不离”说法,即“离了泾阳水不能制,离了泾阳气候不能制,离了泾阳人的技术不能制”的说法。一是泾河的水质,酸碱度和水中的矿物质适宜“金花”生长。二是泾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位于冶峪河和泾河两河下游之间,北有嵯峨、北仲两座山系,南有终南山,地势低洼,形成了一种既具有关中气候特点又具有湿地气候特征的独特自然环境,恰好适宜“金花”生长。三是技术。包括制作工艺,炒茶的火候及水分含量,发花的温度,筑制砖体的松紧度等。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曾想把泾阳茯茶制作技术引进到泾阳之外去,均未成功。虽然现在另外的地方也能通过现代工业生产茯茶,但是品质与泾阳本地产的茯茶很不同,就像中国很多地方都能生产酱香型白酒,但是跟茅台镇所产酱酒还是不同。

  文化复兴,大好时机。 泾阳茯茶曾经远销中西亚四十多个国家,泾阳茯茶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市场基础还在,利用好一带一路的诸多政策,可以激活沿线国家的传统市场。陕西酒的代表是西凤,陕西茶的代表过去是泾阳茯茶。陕南绿茶近年有发展,但绿茶的优势省份是安徽浙江,且陕南绿茶缺乏市场思维,政府政策倾斜在一产,产业还处在农产品的状态,茶叶大部分都成为东部地区品牌茶的原料。陕南绿茶在全国的竞争地位不突出,市场仍局限在区域内,泾阳茯茶有后来居上成为陕茶代表的机会。

  在调研过程中,蒋同团队了解到这样一个信息:泾阳茯茶在漫长的集散、加工、制作岁月中,茶商在不经意情况下偶尔发现加工后的泾阳茯茶中长出 “金黄色星状斑点”,茶商称其为“金花”。1987年,湖南农学院纹琼英教授等对“金花”进行了重点研究,对该菌的子囊孢子进行了电镜观察并拍摄了照片,并请中国科学院齐祖同协助鉴定,齐祖同将此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1990年,两人对该菌做了进一步研究,正式将该菌种鉴定为冠突散囊菌。

  “冠突散囊菌”是中国六大茶系中一千多个品种中独有的,在国家茶叶标准中,茯茶是唯一要求“冠突散囊菌”指标的黑茶类茶品种。正因为“冠突散囊菌”的存在,极大地改变并提高了茶叶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这使得泾阳茯茶具有非常好的调理肠胃、降三高、消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边疆牧民称:“黄金铂金不如黑金”,“黑金”就是指茯茶中金黄色颗粒“金花”。“金花”是国家二级机密保护菌种,其发花工艺尤为神秘,泾阳茯茶制作流程与工艺现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市场上对于泾阳茯茶“金黄色星状斑点”有多种称呼,有叫“金花”,有叫“冠突散囊菌”,有叫 “金黄色颗粒”、 还有叫“孢子粉”、“有益曲霉菌”等等,如此多的名称概念令消费者一头雾水。在蒋同团队建议下,泾阳政府协调行业统一称呼“金花”。口语化的概念,直白通俗,便于口口相传。此后,全国各地黑茶都学习起泾阳茯茶,对“冠突散囊菌”都俗称“金花”。

  战略上以市场为导向,着眼茯茶,跳出茯茶,三产融合,茶文旅一体全面发展。以茯茶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促进茯茶产业,助力打造 “南山北水•灵动泾河”的城市品牌。

  1、整理与保护泾阳茯茶文化。成功申请“茯茶之源”、“茯砖茶之乡”。协助企业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注册老字号和老商号资源保护;收集整理有关泾阳茯砖茶的茶文、茶诗、茶歌、茶联、模具、老物件、茶艺、老茶人、茶与名人故事等影像、实物和文字资料。

  2、塑造“大国之饮,泾阳茯茶”品牌价值,持续性的文化营销。鼓励有关泾阳茯茶的文艺创作,出版发行一批茶文化题材的作品,例如秦腔、话剧、诗歌、文学、书籍杂志、歌曲、微电影、电影等;积极引进媒体来泾阳录制纪录片、专题片。其中优秀代表有周莹重孙女吴国华小说《大义秦商》,后改编成现象级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

  3、茶文旅产业小镇茯茶镇。占地约2200亩,辐射区3平方公里。茯茶镇由茯茶文化旅游区、茯茶镇产业区、大健康产业区以及智慧有机农庄四大板块构成,一边是“文化+复古”,一边是“新潮+朝气”,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增收,成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和建设优美小镇的范例。2019年12月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5、联合科研机构,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制定泾阳茯茶系列标准,提升茯茶品质。

  6、跨区域合作建 “飞地茶园”,延伸产业链。在福建、湖南、陕南等县,合作“茯茶”原料供应基地,带动茶农每亩增收1500元以上。

  7、产品创新。依托农头企业,研发出金花白茶、金花红茶、金花普洱、茯茶面、茯茶酒、茯茶食品、金花中药等,满足个性化市场需求。

  8、数字化营销赋能企业。联手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茯茶产业信息化(茯茶大脑)项目。目前已有43家茶企注册上线、资本创新。成立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发展茯茶产业。

  文化营销:迅速形成市场口碑大量的生产必须以大量的销售为前提,否则产品滞销,造成“做大导致做烂”的适得其反的结果。

  产业营销不同于企业营销,产业的主体多,涉及的面广泛,尤其与农民密切。因此,产业营销不只考虑短期的知名度和销量,还应该要考虑持续性,特别是要能动员产业链上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全民皆兵”做市场的局面,共同做大产业蛋糕。

  泾阳和泾河新城地处西安正北部,自古文化名人辈出,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丰厚。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这里有中国第一高砖塔——崇文塔,诞生了天下第一商帮——陕西商帮,蕴含“神秘金花”的“茯茶”在这里诞生并走向丝路各国。特别是“泾渭分明”的泾河在这里穿城而过,滋润着泾阳和泾河新城这片热土,承载着泾阳和泾河新城深厚的历史、丰富的人文与优美的生态底蕴。这里也是一片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和八路军改编所在地,陕西省委也曾设立于此。

  通过文化营销的方式去诠释泾阳茯茶产品的独特性,挖掘品牌内涵,寻找与当今社会的对接点,用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提升泾阳茯茶的品牌附加值,增强品牌好感度,拉长品牌生命周期——这不仅有助于泾阳茯茶迅速赢得市场口碑,做大市场规模;同时,泾阳茯茶的市场扩大,反过来也有助于市场了解泾阳和泾河新城,促进本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事实证明,泾阳茯茶的文化营销是极为成功的,迅速让泾阳茯茶获得了市场认同,而且因为口碑效益的持续,市场从陕西扩散到全国甚至海外。在此,我们举两个泾阳茯茶文化营销具体行动。

  2014年9月19日上午,随着时任副省长祝列克发出的启程令,泾阳茯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从泾阳迈步启程。一支有136峰骆驼、8架木轮马车、30多辆依维柯和100余名身着古装的大型商队,带着泾阳茯茶,边文艺展演、边产品宣传和产业推荐,历时一年多,行程15000余公里,从泾阳出发,沿古丝绸之路行进,最终到达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陕西村,一路宣传泾阳茯茶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和特殊功效,扩大泾阳茯茶的影响,以此促进丝路沿线的文化传承与交流,探索文化带动经济,迈向共同繁荣的合作模式,以实际行动践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泾阳茯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所到之处万人空巷般的欢迎,有力的推广了泾阳茯茶。2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2017年播出的74集原创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从当年8月30日开播到10月8号大结局,连续39天强势包揽卫视收视冠军,连续37天登上热门话题榜,刷屏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江湖少女周莹(孙俪饰)因阴差阳错误入泾阳首富吴家,挑起家族产业,将泾阳茯茶远销塞外,终成一代义商的故事。该剧的热播迅速提升了泾阳茯茶在全国的知名度。《那年花开月正圆》之所以取得了现象级影响,一是作品质量过硬,该剧改编自周莹重孙女吴国华著作《大义秦商》,为了更好的提高故事的趣味性和影片的观赏性,从筹划到播出历经五六年,编剧换了几波,剧本历经五稿,实地实景拍摄了八个月。二是商业模式创新,《那年花开月正圆》由和君咨询的客户西安曲江新区旗下的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华视娱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百翻易、唐德影视、光环影业等多家公司联合出品,总投资4个多亿。由执导过《玉观音》、《大秦帝国》的著名导演丁黑执导,苏晓苑编剧,孙俪、陈晓、何润东、任重、俞灏明、胡杏儿、曾淇等主演,叶锦添担纲服装造型设计,贾平凹应邀题写剧名。开拍之前就完成了高额预售,qq视频以1.78亿元拿下了该剧的网络独播权,东方卫视和江苏卫视以5610万、5869万拿下首轮独播权,仅这三家预售额就超过了2.9亿元,加上另外的收入,在开拍前基本上就收回了成本。

  2013年,和君咨询蒋同团队在《那年花开月正圆》故事发生地泾阳县吴家大院考察7

  没有一片茶园却创造了茶界奇迹短短几年时间,泾阳茯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企业由2013年的38家发展到百余家,共同做大产业蛋糕,泾阳茯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逐步扩大,到2020年,泾阳茯茶产值近100亿,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建成4A级旅游产业小镇“茯茶镇”,创新茶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茯茶镇年平均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解决当地村民就业5000多人,旅游综合年收入达12亿元。

  大多数地方政府的茶产业规划,缺乏市场思维,追求茶园面积、茶厂规模、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旦市场没有打开,产业就失去了成长动力,“做大导致做烂”,适得其反。泾阳县和泾河新城采纳蒋同团队的建议,以市场为导向,在茯茶产业链高价值环节上布局,推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2、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原属泾阳县的几个乡镇划到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辖。

  泾阳茯茶在泾河新城和泾阳县双力推动下,驶向了发展的快车道。反观中国别的地方的茶和农产品,明明就是同一个茶、同一个农产品,因为行政区划的缘故,地方政府强调所谓的“自主权”,叫成了很多个名字,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形成不了合力,违背了市场规律,适得其反。-End-

返回列表